花炮制作技艺
来源: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布时间:2021-12-15 15:47:55 【字体大小:大中小】
传统技艺:花炮制作手工技艺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4365196etpq9.jpg
1、裁纸.JPG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458197t1eq28.jpg
2、卡板、打孔.JPG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458275db1ksn.jpg
3、褙筒.JPG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458917x1q22s.jpg
4制药.JPG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500710jyecyq.jpg
5、过筛.JPG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504412z6b2i8.jpg
6、传承人制作亮珠.JPG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501484k4ual9.jpg
7、装药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4504298v76m7m.jpg
8、插引线.JPG
醴陵是花炮的发源地,花炮祖师李畋先师就诞生于醴陵富里麻石村。醴陵花炮历史悠久,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,是全国花炮产区之一,全市有花炮生产、经营企业503家,从页人员30多万,年生产烟花爆竹998多万箱,产品达13大类,4000多个品种,享有“中国花炮之乡”的美誉。
吴楚年间瘟疫流行,醴陵东乡麻石人李畋,在竹筒内装上火药,利用燃放后产生的气浪和硝烟驱散瘴气,以遏制瘟疫,开火药用于“爆竹”之始。
光绪年间,醴陵范围内年产量1-5万担,开始出口。民国五年,县城创办宏声鞭炮公司,附设作坊,在农村设子庄,“产品加工精选,商标注册,驾驭浏阳之上”时上东乡从事花炮生产者6万余人。11年,县人谢寅杰在县城创办花炮传习所,为城乡培训技工72人,并编《鞭炮指南》一书,以普及爆竹制作技术,15-17年,城乡作坊进千家,年产量达10万箱。21年,开始生产眼花,有16个品种;日军侵醴,花炮停产,出口中断。
解放初期,花炮被视为“迷信品”。1952年,仅产0.5万箱。1954年,创建第一家工厂——潼塘鞭炮厂。至1956年,城乡500多家作坊相继组成77家鞭炮厂(组)。1965年,醴陵研制出一批烟花投入国际市场,同时,停止使用浏阳、醴陵公用的《工农联盟》商标。内销、出口花炮分别使用“三狮”“红灯”牌商标,在国内外市场迅速赢得质量第一的声誉。
1981年,醴陵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花炮订货会,并组织人员参加国际烟花节,在外地和国外燃放烟花。1985年花炮产量超过百万箱,花炮厂发展到426家,产区由东乡扩展到四乡农村。从业人员发展到16.05万人,现在全市有花炮生产、经营企业503家,从业人员30多万人,年产花炮998箱,产品达13大类,4000多个品种,是名副其实的“花炮之乡”。
醴陵花炮以其悠久的历史,繁多的品种,过硬的质量,精美的包装,绝妙的效果而驰名中外,畅销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内各省、市、自治区。先后承担了世界杯女子足球赛、97香港回归、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、北京国庆五十周年、澳门回归、厦门海峡两岸春节联欢、桂林山水艺术节等一系列重大庆典燃放,并代表中国参加了日本、加拿大等国家举办的世界焰火大赛,受到了各界的好评,为祖国赢得了荣誉。2016年,“花炮制作手工技艺”被评定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