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铁水
来源: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布时间:2021-12-15 15:47:08 【字体大小:大中小】
传统技艺:打铁水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21185424uy183.jpg
铁花绽放1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21172738ysfje.jpg
熔铁水1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2115341dsp28c.jpg
铁溶液在1500℃左右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21154063465uz.jpg
打铁水相关工具1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211558217k2p3.jpg
璀璨烟花3
-
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52116229vh1z58.jpg
打铁水相关工具2
攸县以攸水流入县境而得名。县城五代后梁(公元907-935年)迁至今址,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在这里沉淀着浓厚的人情风俗,藴含着厚实的乡土文化。
《打铁水》起源于明末清初,鼎盛于清代至建国初期,衰落于文革期间,八十、九十年代民间又恢复了表演。从盛行、衰落到复燃,它跨越了三百多年的时空隧道。
最早在攸县农村民间请补锅匠在自己的斤堂或坪院里,民间为祈求平安、幸福,意在辟邪。后来城关地区民间请补锅匠集中在体育场(老衙坪),民间意在铁水圆圆,团团圆圆,象征着节日的喜庆,并确定为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,为节日活动日期。从此,攸县境内乃至周边地区的民间就用打铁水代替节日烟花。
《打铁水》是补锅工匠精湛技艺的表现。它的技艺表现有两种:一是表演者用手掌接触熔点12009℃-1500℃的铁水抛至上空,铁水倾刻绽开烟花,一般高度在4-6米以内,高度不限抛上空中时就像天女散花,撒在地上时就是泼金撒银。二是抛物式,借助于有形状的木板,一般不少于三组人员。一滴铁水约直径2毫米左右,一人拿木板迅速接过抛物铁水,一人接过抛物来的铁水第二次抛上空中,一般高度在8-10米。三人动作配合协调,娴熟。如果三组同时抛物天空时绽开的烟花效果远比现代的烟花观赏性,颜色有红色、有橙橙色、蓝色等,形状各种各样。
在表演中工匠们表现为特别勇敢,他们上身裸露(表演者般是男性)下穿短裤,一双胶鞋,肩搭一条罗布手巾(棉布)。在滚烫铁花中来回行走,特别是用手掌抛物铁水更为勇敢和更为神奇。
《打铁水》表现了补锅行业者为表现行业的精湛技艺,不怕烫伤勇敢献身的敬业爱业精神;在烟花没有问世的年代里,铁水代替烟花,具有很强的观赏性、娱乐性和实用性,至今被人们沿用和传承,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