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市情 > 旅游 > 非遗传承

        客家火龙

        来源: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布时间:2021-12-15 15:46:18 【字体大小:

          

        

        传统舞蹈:客家火龙

        1/1
        • 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12125860matkr2.jpg

          客家火龙2.JPG

        • 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12126051g7dw94.jpg

          客家火龙3曾龙祥传艺

        • 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121247756u6iti.jpg

          客家火龙 (1)

        • /zzcms/DFS//file/2020/04/03/20200403112125133wt6ma3.jpg

          客家火龙 (10)

        茶陵客家人舞火龙的习俗源于一个传说:在很早很早以前,有条火龙飞过这里,它喷火烧过的地方,庄稼长得特别茂盛,五谷丰登;它一路飞过的村庄,家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于是,老百姓就用稻草和竹蔑扎成火龙,用纸、绸糊上,照着火龙的模样,用彩笔描画把火龙绘得活灵活现,十分威武雄壮。到了正月十五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敲锣打鼓,扛着火龙游街串乡,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欢欣鼓舞。
          舞火龙前,舞龙者把香火插满龙头、龙身、龙尾,扎上花硝引。舞火龙大多在晚上进行,队伍庞大,有火把队、灯笼队。舞时事先点燃龙身上的线香头,由3人各执一节默契配合,“火龙”在夜里舞动起来只见香火闪烁,花硝四射,香火越舞越旺,象征主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          舞火龙有四个程序:游龙、舞龙、送龙、化龙。
          游龙即龙灯在乡间游走,到一个点后就开始舞龙。
          舞龙的套路主要有五式,五式之中可以自由变化。首先是“龙拜四方”,祝愿福到四方,四季平安;随即是“雪花盖顶”;接着是“团龙献花”“黄龙缠柱”“龙跳五门”。表演选择在一个宽敞的场地上进行,翻飞的火龙踩着鼓点、音乐的节拍,时而像潜龙腾空,追星赶月;时而像飞龙在天,喷珠吐玉。集体舞龙的队形组合,变化层出不穷。单条火龙的特技表演,令人叹为观止。鞭炮轰鸣,锣鼓喧天,在火爆的气氛中,舞龙高潮迭起,人们掌声如雷,吹呼雀跃。
          舞龙结束后,接着是化龙、送龙。把火龙送到河边沙滩上,设上香案,摆上三牲祭拜,叩谢龙神,然后焚烧火龙,恭送火龙回龙宫。
          舞火龙是桃坑乡客家人独特的民间艺术,是一种集娱乐、观赏、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。舞火龙一般在喜庆节日、乔迁或久旱求雨时,尤以春节、元宵为盛。
          2006年,茶陵“客家火龙”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      点击排行

    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