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株洲日报 发布时间:2021-06-05 08:05:15 作者:廖明 夏四亮 【字体大小:大中小】
(正在拉升中的“索桥” 廖明摄影)
6月4日12时05分,新华桥下的京广、沪昆、长株潭城际铁路线上,列车呼啸而过。
桥上,中铁二十五局三公司的50多名员工,如即将冲锋的士兵般,在各自的岗位上,聚精会神地等待命令。
“作战”内容早已发布:在桥面南侧,挂起126米长的“索桥”,为下一步过桥管线的迁改搭建通道;预定“作战”时间是,12时10分至13时10分;“作战”要领是,快!
12时08分,拉升“索桥”用的卷扬机开机,工人打开桥上的隔离护栏,随时准备进场。
但2分钟后,命令没有下达。
“12时10分至13时10分,是铁路封锁时段,也就是常说的‘窗口期’和‘停点’。但我们施工作业前,还要等铁路部门下达行车调度指令及停电调度指令,一般还需要十分钟左右。”现场指挥苗林峰说:“这两个指令未下达前,我们不能动。”
12时15分、18分、21分……
迟迟没能等来命令的工人们,将目光投向苗林峰,他抬起手向下压了压,示意待命。
12时28分,眼见可供作业的时间越来越少,新华桥拆除重建工程项目负责人李祖勇上前询问苗林峰:“还不能动?”
“行车调度指令已经下了,在等停电调度指令。”
“赶紧催催!”
就在这时,对讲机里传来停电调度指令下达的消息。
苗林峰抬头、转身,扯开嗓门一声吼:“开始!”
卷扬机马力全开,拉升“索桥”用的钢缆瞬间绷紧,一线站开的工人们,手抓“网兜”抬的抬、拉的拉,“一二、一二”的号子声,此起彼伏。
苗林峰和李祖勇在桥上来回疾走,时刻提醒工人“这里拉一下”“那边提一下”“注意脚下”“网上别挂东西”……
但“索桥”拉升的过程中,与桥面上管线、钢架等的缠绊在所难免。
“停机!”“快点把这里解开!”“那边的钢管赶紧拿走!”“好!继续升!”
停、升,停、升……如此往复十余次,自重达2吨的网兜,在12时45分拉升到位。
12时50分,有人提醒苗林峰向铁路部门报点。但他狡黠一笑:“要个点不容易,一分钟都不能浪费。桥北侧还在打孔呢!”
“13时05分,开始收工清场,卡着这个点报!”
李祖峰介绍,拉升挂起的“索桥”,是由一种名为迪尼玛绳的新型材料编织而成,具备绝缘、防潮、耐腐蚀、强度高等特点,能够承受90吨左右的重量。
“接下来就是在‘索桥’上安装波纹管,将需要迁改的管线放入其中,直到新桥建成后,再回迁至桥上。”李祖峰介绍,管线迁改完成后,新华桥桥面的切割分块拆除才能全面启动。
13时10分,新华桥上完成清场。几分钟后,桥下的铁路线又繁忙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