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株洲日报 发布时间:2020-08-28 08:37:28 作者:吴楚 朱熠 【字体大小:大中小】
(工人们正在铺设150摄氏度的沥青 吴楚摄影)
株洲西站,正对大门有条炎帝大道。8月27日,株洲最高气温35摄氏度。下午3时40分,日头当西照,炎帝大道金光一片,晃得人睁不开眼。一群市政人员已经在这工作6个小时了。
夏天的劳作者喜欢早起,赶早凉。他们5时半从宿舍起床,6时半到地方开始干活。106米的路面出现病害,今天要修好。
先铣刨,把龟裂的路面整理干净。再“撒油”,防渗透。再铺上6公分的底料。一晃就接近午饭时间,市政人员准备回去午休,他们把工具放进小卡车车斗,再挤进车内,反正都是浑身汗湿,也就无所谓了。
下午3时,路旁灯杆的温度可以煎鸡蛋。夏天作业最难熬的时刻来临——铺沥青。沥青出厂时有180摄氏度,运到工地上有所降低,“只有”150摄氏度了。
摊铺机在前开路,车尾缓缓铺下沥青。车后方两侧,工人挥动扫把与“油耙子”整理沥青。沥青看不到热气,但普通人在一米开外都能感到灼热。
为防止意外,工人们穿着特定的工作鞋、戴着手套与安全帽。56岁的龙红云穿着长衣长裤,普通且泛白的牛仔衣“花纹”迭起,那是一条条汗水干湿的分界线。每位工友的脖子后都晒得红且黑。
下午4时20分,工作完成。小卡车坐不下,有人准备坐车斗上,被同事制止。龙红云返回车内,把一桶水搬上车斗,给自己挪个位置出来。
一天的工作结束,明天继续上路。